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高平 古建筑这方面的内容都很感兴趣,此刻小郭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山西省高平市新发现一处宋金时期木构古建筑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
[信息与动态]
近日,山西省高平市有关部门接到泽州市中学教师和民间古建筑爱好者的通知,称神农镇中村圆融寺仍有金代木结构建筑,并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进行学术鉴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迅速响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代建筑史料年度研究”研究小组前往现场进行研究,开展文献史料收集、建筑记录、三维扫描、航空摄影、采访、木样采集等多维综合调查研究工作。
高平中村圆融寺现存一入庭院,其格局构成:门厅、后厅(三间已塌)、后厅两侧东西多殿(各三间,清乾隆时期东多殿扩建为春秋楼,东西多殿部分坍塌)、东西配殿(各五间,西配殿已不存)。圆融寺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是门厅。它的主要形状是:三个宽阔的房间,六个深椽子,建在大厅里。四个椽子用三柱七等材料制成乳房。屋顶原为休息山顶,后悬挂山顶。外檐斗架包裹在砖墙内。从前檐和拐角铺设的部分砖墙形状分析来看,圆融寺门厅外檐斗架为五铺,昂着头,补间铺作为头后尾的调解,扶壁支架为泥路单支架承方,方上刻有慢支架,然后承素方。钢琴面昂、横拱抹斜、翼形拱等形状符合晋东南金代中后期的特点。然而,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团队发现,圆融寺不是一座简单的金代建筑,其内部梁架仍然存在于北宋的建筑构件中,如寺庙内部的角梁和驼峰上方,仍有六个斗下撇出锋的斗。这种形式是晋东南北宋中后期的典型形式,不见于金代。另一个例子是,北宋常见的梁架形状是四椽对接乳,底皮相平,大叉手抵环间方,四椽加工方正等。根据现场建筑形状和文献史料判断,中村圆融寺门殿应建于北宋中后期,金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屋檐下的斗拱全部更换,但仍保留了一些宋代结构。后来,明清重建时,屋顶瓦被完全更换,屋顶形式由歇山改为悬山,四面砖墙被包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生产大队将其作为粮库,圆融寺的门殿得以保存至今。北京大学团队在调查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近期的保护建议。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历史价值和建筑考古研究,为中村圆融寺的修复利用奠定学术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平中村圆融寺门厅的发现和价值确认不仅增加了宋金木古建筑的珍贵遗迹,更重要的是,其发现和价值确认过程反映了当地人民、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密切合作。这充分表明,各行各业已经形成了文物保护和价值认知的意识和合力,中国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更全面的保护,文化遗产事业也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6日14版)